南京新百:南京新百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4-29 19:02:13
公司代码:600682 公司简称:南京新百
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北京中名国成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346,132,221股,公司拟以2024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数扣除公司回购账户的股份7,000,000股后的股份数量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股利人民币0.16元(含税),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转入下一年度,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1,426,115.54元(含税)。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有权参与分配的股本发生变动的,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该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南京新百 600682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杨宇鑫 杨军、孙苏蕊
联系地址 南京市中山南路1号 南京市中山南路1号
电话 025-84761643 025-84761643
传真 025-84724722 025-84724722
电子信箱 irm@njxb.com irm@njxb.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现代商业行业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7,8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表示,2024 年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市场在新业态新热点带动下实现平稳增长,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24 年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加力实施,稳定和扩大了居民消费。特别是四季度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容,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销售增速明显回升,促进了经济回升向好。实体零售稳定恢复,以品质优、体验佳为代表的仓储会员店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开展即时零售较多的便利店商品零售额增长 4.7%;传统超市业态通过不断优化经营手段与内容,经营持续稳定恢复,零售额增长 2.7%。
2024 年,百货零售业迎来多项新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
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鼓励将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推动现有步行街进行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打造商旅文体融合的新型消费空间。
2024 年 11 月,商务部等 7 个部门办公厅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与传统百
货行业相关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在推动场景化改造上,鼓励百货店依据自身情况进行“一店一策”改造,支持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主题式、社区型商业发展,打造“一站式”服务地标,发展首发经济,创新多元体验场景。在推动品质化供给上,鼓励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广国货“潮品”,推动老字号进入商圈,支持设立老年服务和母婴用品专区专柜,提供专业化、人性化
的售前售后服务。在推动数字化赋能上,促进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鼓励零售企业联合供应商推广商品条码体系,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标准流程,借助人工智能等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推广智慧商店模式。在推动多元化创新上,要求百货店适当增加餐饮、娱乐、亲子等业态比例,探索深度联营、自采自营,从销售商品向提供服务体验转变,支持到店与到家协同发展,推广即时零售,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在推动供应链提升上,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协同,实现全供应链库存共管共享,开展同业或异业联盟,发展自有品牌。
(二)健康养老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与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意见仍在不断出台。2024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一号
文《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与标准,以及中央预算支持养老项目遴选标准与投资支持标准。2024 年 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29 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到 2035 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部署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三方协同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工作。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银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 7 万亿元左右,约占
GDP 的 6%,到 2035 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 30 万亿元,占 GDP 的 10%。其中,养老服务
业、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银发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老龄化催生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亟待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未来的养老体系仍然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医、护、养深度融合。主流养老企业现阶段主要发力在硬件、空间环境改造和医养专业照护服务方面,通过打通“互联网+服务”,创造多元产品及支付体系,满足客户足不出户的养老需求。但整体来看,我国养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混乱、标准不明确,稳定的商业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
(三)生物医疗行业情况
1、干细胞产业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上游为干细胞的采集与存储,中游为干细胞制备及干细胞相关药物的研发,下游为干细胞的治疗和应用。
产业链中最成熟的领域当属上游,主要业务模式为干细胞的采集及储存。在脐带血干细胞储存方面,我国目前仍实行“一省一库”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批准设置并获得执业验收的脐血库共7 家,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广东、四川、浙江。公司运营管理的山东省脐血库是经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验收合格的七家脐血库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合法的脐带血保存机构。产业链中游主要是从事干细胞制备、干细胞制剂的研发,用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新型药物研制。产业链下游则以干细胞移植、干细胞产品及治疗业务为主。虽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干细胞的临床治疗管理日渐趋严。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干细胞行业的上游产业化项目最为成熟。国内临床级干细胞药物等大多处于在研状态,成果转化较为缓慢,因此干细胞医疗级应用的道路还需不断探索。
关于脐带血干细胞保存政策,报告期内,国家继续大力支持生育,希望新生儿出生数量的增加为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审批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052 号),2021 年暂不受理脐带血库设置审批申请。截至目前,脐血库设置新的政策尚未出台,未来政策不明朗。
此外,国家持续加强干细胞行业的扶持及规范,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报告期内,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陆续发布了《人源干细胞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人源性细胞存储服务通用要求》等规范性文件。前者主要为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人源干细胞产品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原则中的人源干细胞产品是指起源于人的成体干细胞、人胚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经过一系列涉及干细胞的体外操作(一般包括扩增、基因修饰、诱导分化、转分化等)获得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产品。后者规定了人源性细胞存储服务的服务提供方、服务保障、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以及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要求,适用于提供人源性细胞存储服务的机构或部门的管理。2024 年 2 月,《人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制备与检验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该规范适用于人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制备与检验,规定了人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鉴定方法、检验要求、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储存、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要求。2024 年 3 月,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临床级细胞运输管理规范(试行)》发布,从承运机构要求、容器要求、标识要求、运输与监控要求等方面出发,规定了运输过程中机构资质、容器性能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等的策略要求,以确保细胞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2024
年 9 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
2、医药行业(抗肿瘤药物、细胞治疗等)
2024 年,全球及中国生物药支出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根据 IQVIAInstitute 发布的《年度全球
药品使用报告》(Global Use of Medicines 2024: Outlook to 2028),全球生物药支出未来 5 年将
保持平稳增长,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9,100 亿美元,约占全球药物总支出的 40%。增长动力主要
来自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的加速商业化,以及生物类似药的普及。其中,2024 年细胞与基
因治疗支出已突破 80 亿美元,主要得益于美国 FDA 和欧盟 EMA 对实体瘤 CAR-T 疗法的加速审
批。预计到 2028 年,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达 260-300 亿美元。从区域市场动态分析,2024 年全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预计达 1.9 万亿元,年增长速度约 7.2%,主要受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准入的利好驱动。未来五年,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亚太地区的药品使用量增长最快,预计生物类似药和本土 CAR-T 研发企业推动区域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至 4.1%。
中国细胞治疗行业的整体增长态势显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