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半导: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025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公告时间:2025-09-10 18:08:36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或“公司”或“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不定期回访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股东会、董事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现场查看募投项目建设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3)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时任监事、时任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4)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问题。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技术风险
1、产品研发风险
公司作为芯片设计公司,为适应市场新需求和新变化,坚持以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引领。由于芯片设计的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且流片成本较高,若公司产品研发失败,存在前期投入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司正在从事的主要研发项目包括大家电主控芯片研发项目、车规级 MCU系列芯片研发项目、基于 55/40 纳米制程的芯片研发项目、下一代电机系列芯片项目等,上述新产品研发的开发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若公司在产品规划阶段未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走向,或未能维持研发人员的稳定性及研发体系的稳健运作,或在研项目的下游产品技术路径、应用场景等未获市场认可,将对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若公司研发投入未能及时产业化、技术人才储备无法适应行业的技术形势,导致公司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无法及时、有效地推出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可能会对公司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
2、技术泄密风险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密集型的特征日益凸显,拥有核心技术及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若因核心技术人员流动、技术泄密,或知识产权措施不力等原因,造成公司核心技术流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供应商风险
公司属于 Fabless 模式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存在因外协工厂生产排期导致供应量不足、供应延期或外协工厂生产工艺存在不符合公司要求的潜在风险。由于行业特性,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均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主要由大型国企或大型上市公司投资运营,因此行业集中度较高。如果公司的供应商发生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或未能及时开拓新的供应商,或因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旺盛出现产能紧张等因素,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产能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报告期内,上游晶圆加工和封测产能充分释放,下游市场需求未能同步扩张,晶圆和封装测试趋于供大于求状态。
2、市场周期性的风险
公司 MCU 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电、消费和工控与汽车电子领域,虽然工业控制领域占比逐年增加,汽车电子实现突破,但小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占比仍然较高。受全球消费能力下降和整个市场周期性影响,家电行业的景气程度和下游客户经营情况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公司芯片的使用需求。若未来家电和消费类市场需求萎缩,将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人才流失风险
芯片设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员的依赖度较高。同行业竞争对手可能通过更优厚的待遇吸引公司技术人才,同时,公司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技术人才流失。上述情况将对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能力的储备造成影响,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营收波动风险
公司终端客户多集中于消费电子、家电领域,若大客户需求减少或行业景气度下行,将直接冲击营收的稳定性。公司必须继续拓展工业控制、汽车等市场领域,推出新产品抢占细分市场份额。
2、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应收账款规模随之扩大。随着公司经营规
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绝对金额可能逐步增加。如果未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不当或者由于某些客户因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公司无法及时回收货款,将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
3、毛利率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集中度高,行业龙头公司容易凭借规模和技术、产品链高完整度等优势挤占其他厂商利润空间。随着国产替代逐步进入深水区,在产品差异化日益缩小的趋势下,上下游合作厂商可能因执行纵向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加剧现有市场竞争烈度。公司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创新,通过新产品稳固现有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4、税收优惠政策风险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0 年第 45 号),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续年度减按 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由于研发投入加大,公司预计 2025 年度能够达到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指标,按 10%企业所得税计提。
若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调整,或者公司不再满足享受以上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公司将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5、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根据已有客户订单需求以及对市场未来需求的预测情况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若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或公司不能有效拓宽销售渠道、优化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存货规模,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从而存货跌价风险提高,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晶圆采购主要以美元报价和结算。随着公司总体业务规模扩大,境外销售及采购金额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虽然公司在业务开展时已考虑了合同或订单
订立及款项收付之间汇率可能产生的波动,但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汇率变动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四)行业政策风险
集成电路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之一,我国目前已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从提供税收优惠、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等角度,大力推动行业发展。如果目前良好的行业政策环境发生负面变化,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以及有关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美国近期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可能会对公司的新品研发和营收产生影响。公司将继续重视市场、产品、供应链等方面的多元化布局,抓住供应链本土化的时机,实现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5 半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 50,396.09 42,868.47 17.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646.96 4,302.22 100.9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7,576.09 6,317.47 19.92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5,111.47 12,627.32 19.67
主要会计数据 2025 年 6 月 2024 年末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末增减
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298,011.66 299,336.99 -0.44
总资产 328,411.67 330,930.42 -0.76
主要财务指标 2025年1-6月 2024年1-6月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22 0.11 100.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22 0.11 100.0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0.19 0.16 18.75
股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85 1.43 增加1.42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 2.49 2.10 增加0.39个百分点
均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10.51 13.89 减少3.38个百分点
(%)
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396.0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5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646.96 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576.0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分别为 100.99%、19.92%。
主要原因是:一是随着消费电子物联网化、工业自动化和汽车三化的驱动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发展,叠加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芯片行业景气度回暖,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显著增大;二是公司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迅速推出的新产品及产品迭代,丰富了产品系列,满足更多应用场景需求,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三是公司不断加强应用支持和服务能力,有效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应用场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的营收有效增加;四是大客户策略作用显现,行业标杆客户的数量及营收增加,示范传导作用明显,公司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市占率提高,产品出货量显著增加;五是优化库存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效率提高,供应链成本改善。
2、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111.4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9.67%,公司持续加强库存管理,销售额增长的同时,采购成本支出较去年同期略有减少,库存水位持续下降,存货周转率有效提升,加强资金风险管理,资金回笼加速。
3、报告期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