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佳: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18 23:43:49
证券简称:奥特佳 证券代码:002239 公告编号:2025-022
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次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
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各位股东:
公司董事会现就 2024 年度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公司经营形势分析
(一)公司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奥特佳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为核心战场,通过战略聚焦、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克服了激烈竞争带来的沉重产品谈判降价压力,实现了销量与销售收入的双重突破,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销量增长驱动业绩攀升,全年营业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收入额创历史新高,净利润水平同比大幅增长,创2018 年以来的最好业绩,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公司主要产品大受欢迎,乘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爆发式增长的大好势头乘势而起,公司电动压缩机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带动压缩机业务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引擎。国内重要客户新车型定点不断,订单量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北美业务大幅减亏,东南亚业务盈利有所增长,顺利完成预算目标。公司的市场地位在报告期持续强化,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全球产能布局,相关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报告期公司新增定点项目 97 个,在手项目覆盖了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和新兴厂商及国际知名电动车制造商。墨西哥第二工厂的顺利
投产、土耳其工厂扩产、新型技术研究机构长江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挂牌等举措,标志着公司国际化生产与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内,公司经历了极为激烈的白热化竞争,在艰困的价格战博弈环境中,公司苦练内功,实现将重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增长并重的转型,全面构筑并巩固行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经营绩效的多维度突破,通过降本增效、供应链优化、强化库存管理、增加研发投入和推进技术迭代等抓手,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为公司迈向世界一流汽车热管理企业和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
具体分析如下:
1.公司汽车热管理产品销售续创佳绩,客户关系更加牢固
报告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稳步增长,公司锚定的自主汽车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等重要战略客户的市场销量表现优异,带动本公司汽车热管理全线产品热销,销售量较上年明显增长,其中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销量达 707 万台,接近公司 2017 年出货量的历史高位,较上年增幅近两成,为近年来的最佳业绩;空调系统产品及零部件产品销量为 696.03 万套,在国内外市场亦取得增长。奥特佳作为自主品牌和独立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发挥明显,公司行业领先地位愈加稳固。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增幅远超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总增幅,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占率有了实质性提升,以技术为先、质量为锚、销售为先导的策略续创佳绩。
庞大的销售规模造就了奥特佳与关键核心客户进一步维护巩固合作关系的业务信心。公司继续执行紧随大客户的战略,在技术上专门倾斜、在服务上优先保障,在定价等商务策略上适当折让,力图伴随客户的快速发展实现销售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公司对国内出货量名列前茅的自主品牌主机厂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所提升,客户基于技术、性价比和质量的信赖在新车
型定点上给了奥特佳更多机遇。除了传统的国内重点客户之外,公司在国际市场重点开发欧洲和美国的传统能源汽车客户,提升海外基地对本地客户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尚未深入合作的国际主流汽车品牌,以及国际豪华品牌和超豪华品牌等潜在客户的供应链进入机遇,为未来销售战略大幅提升开拓道路。此外,对公司前期存在营销壁垒,涉及较少的国内合资品牌汽车厂商、商用车市场、专用汽车市场延伸营销,积极参与此类客户的采购招标,宣传公司产品优势,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扩大市场基础。
公司在业务上面临着同业的激烈竞争。国内从事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厂商和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业务的厂商数量较大,在行业的整体进步中各自从事擅长的细分赛道或专攻部分主机厂客户。本公司业务规模和范围均为全行业性的,因此不可避免要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同业发生竞争。价格、质量、服务的及时性是客户评判的主要标准,公司注重在这三方面强化能力,适应市场趋势性变化,做实做细客户服务,以降本增效确保成本价格始终保持合理的竞争力,参与良性竞争,抵制低价倾销价格战形式的恶性内卷式竞争。
2.增加研发投入,保障技术引领。2024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技术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在热管理领域也提出了新要求。热管理系统模块化、智能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厂商之间除了价格竞争,也逐渐聚焦于技术先进程度和个性化研发质量上。公司秉持长期以来以技术为引领的经营理念,在公司资金紧平衡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研发部门,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和人才引进,保障研发这台发动机为公司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 3.11 亿元,同比增长 37.2% ,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增幅;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重由上年的 3.31%增至 3.81%,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公司的研发成果相当部分体现为定点项目的专项开发进度及
质量。报告期公司获取了大量新车型定点订单。为保障客户 SOP 时间进度,研发部门优化管理结构,重组职能分布体系,对关键项目和公司重点战略技术的研发,建立多层次保障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与资源的合理分配,全年完成 97 项新项目设计开发,促进项目如期保质交付客户,锻造了一支反应快、质量高、能力强的综合性研发队伍。目前公司在职核心研发人员共计 462 人,研发水平和项目涉及开发能力居汽车热管理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全年,公司共新增申报知识产权成果累计 115 项,新增取得知识产权成果累计 67 项,争取政府各类科创性质的奖补资金273 万元。报告期内,研发部门取得了电池直冷直热式热泵系统、车用补气增焓热泵、热气旁通热泵、R290 型制冷剂模块化热泵系统等重大技术进步成果,相关技术投入市场获得好评。
3.深入改善企业管理,全面提升运营质量。公司控制权变更之后,形成了新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在新任董事会的带领下,公司管理层更新管理理念,刀刃向内,深入挖掘影响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的问题,破除障碍,理顺管理堵点难点,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为此,公司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机制改革,多措并举优化调整有关业务条线,全面提升了运营质量,夯实了业务运行的基础。
财务管理:报告期公司制定了 13 项涉及财务管理的新制度,规范了新业务流程;实现了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集中管控,公司资金集约使用效率提升。融资成本逐步降低,平均银行贷款利率降低至3%以下。公司善用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银行贷款融资政策,提升公司信用形象,获得的新增融资年限延长,同时变化贷款方式,逐步将以子公司名义贷款的方式转变为以公司名义直接贷款,避免了对子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同时贷款成本明显下降,公司短期债务压力减小,债务结构有所优化。全面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公司实施了遍及海内外各生产基地的全面资产盘点工作,保证资产账实相符,提
的 ERP 系统全覆盖,财务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有所提升。
质量管理:公司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涵盖采购、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达标。公司加强供应商质量控制以从根本上减少质量缺陷。尝试协调内外部资源搭建海外售后服务合作站,以高效直接地解决海外售后问题,目前已初具雏形。核心业务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质量团队小组,通过“质量月”活动、质量学习培训等,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带动公司整体质量水平。
降本增效:为提高公司运营效率,降低库存规模,提高资产活性,公司在报告期启动了存货整理计划,合理化采购计划,加强供应链科学化管理,优化销售计划,规范呆滞物料控制与盘活使用,多措并举明显降低了公司存货规模,加快了存货周转和资产运营效率。截至报告期末,各主要子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下降,最高降幅约 50%,成效显著。改革零部件独供模式,引入多元供应商竞争。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线上竞标、上线 VMI 模式、集中采购等有力措施得以有效降低。公司调整管理机构,在总部突出大部门、大岗位的概念,实行集中办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相应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在材料和工艺上稳健革新,优化技术路径,减少了非必要、可合格替代的零部件数量以节省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对北美基地进行布局调整,将位于美国的产品生产线搬迁至墨西哥,当期搬迁,当期投产,大幅降低了运营、物流和人工等成本,且保持了对关键客户的持续保供。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报告期,公司更新了人才战略规划,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引入了 26 位关键研发专家与 38 位应届毕业生,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比 50%,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人才培养
多管齐下,聚焦关键岗位,内外训结合开展多专业技能培训 915 课时。对人才的激励措施推陈出新,针对关键人才推行长短结合激励模式,对技术人员年度评定考核给予奖金及股权激励,构建公司与关键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4.控制权变更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理顺和内控的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报告期控制权变更,性质转换为国有控股企业之后,按照相关管理规则,改选了董事会,将富有国有控股制造业和投资行业管理经验的董事充实进公司董事会,体现了治理层的多元化,为公司治理进程带来了新的气象。在董事会的引导下和广大股东的支持下,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公司修订章程,确定了公司党委在重大事项的前置把关作用,进一步理顺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序,为企业重大决策行为的政策取向、稳健、合规性平添了一份保障。此外,公司还成立了由高管及子公司高管组成的经营管理委员会,审议涉及公司重要战略和重大事项的详细决策程序,扩大了公司治理与管理细节结合面,体现了广泛吸收采纳内部意见的民主治理作风。公司重组内部审计部门,成立监察审计部,并行负责内部审计和监察调查业务,对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党委纪检部门负责,形成了对内部贪腐的强有力威慑,显著增强了相关内部控制追责机制。
5.经营中的挑战与不足
报告期内,影响公司业务利润水平最大的因素是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客户频繁开展的价格竞标使得报价周期大大缩短,公司的年度计划中的价格策略需要频繁变化,友商竞价因素也使得市场的价格中枢处于螺旋下降之中。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主要产品的年初与年中降幅远超计划降幅,拖带毛利率下降速度较快,尽管采取了大量降本措施作为对冲,但依然未取得预期中的利润率水平,在销量和收入明显增长的背景下未能实现单项业务利润的等比例
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整体收益质量。
尽管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市占率,但增长幅度与公司战略预期相比仍有差距。公司在产品的多样性及营销深度上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与汽车热管理相关的产品、新能源汽车更广泛的零部件市场的探索投资不足,跟随时代热点与行业未来趋势的战略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对公司未来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公司的北美业务近年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管理团队下大力气对该项业务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了更换管理团队、产能跨国迁移、增强内部控制与管理细致程度、深入降本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北美业务顺利过渡,客户服务能力与质量稳中有升,管理绩效显著提高,相关费用与成本控制得得当。但由于搬迁支出及关联费用较大、相关权益减值计提金额较大及开发支出增长、新工厂良品率逐步提升造成的期间费用增长等原因,北美业务整体尽管实现了减亏,但仍有一定的亏损,未能充分实现报告期初确定的扭亏为盈目标,该区域的经营和利润状况仍有待于改善提升。
(二)主要财务数